0755-22675656
【观点】向中国传统文化借智慧,打造全新领导力
2018/08/28
782

全文导语:随着时代的发展,西方管理理论在中国出现“水土不服”的现象也越来越明显。中国当代的企业领导者,有必要从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吸收“养分”,做到“洋为中用,古为今用”,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模式。

  文化情境差异在企业管理中的体现

  中国文化情境以传统国学文化为基础,以儒家文化为主流,重视“中庸和谐”和“孔孟之道”,追求的是“合理”和“和谐,偏重于“社会人”。西方文化情境是以法律制度为基础的,以个人主义文化为核心,重视“公平性”和“客观性”,追求的是“自主性”和“法制性”,偏重于“经济人”。在企业管理中比较起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不同:

  思维方式不同;

  企业管理的属性偏重不同;

  对管理者和员工的判断标准不同;

  企业管理的中心点不同;

  员工修为方式不同等。

  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力提升

  中国文化情境指的是,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员工的思维和行为方式,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。结合中国优秀的管理思想构建领导力提升模型如图1。

 

  此模型是以人格魅力为核心,以战略意识、领导艺术、变革创新精神、执行能力为四翼的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力提升模型。

 

  用儒家思想提升人格魅力

  儒家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主流。儒家提倡以民为本和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,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倡导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。儒家崇尚礼仪,推崇道德,主张以德管理,以民为本。在人与人的关系上,主张和为贵,以信取人,和谐相处。儒家的义利观是见利思义,绝不唯利是图。儒家提倡管理者应该修身养性,提升素养,进则兼济天下,退则独善其身。

  企业管理的“中庸之道”。“中”指适度、适中、正确, “庸”是平常、平易可行,含有“普遍适用”之意。中庸之道就是追求合理之道,领导者应该用中庸之道的思想来提高企业管理制度的合理性。真正的中庸之道是把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,把“旧”的管理思想和“新”的科学技术相结合。

  企业管理的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。按照儒家“仁、义、礼、智、信”思想,领导者对待员工应当采取比较宽容的态度。员工只要能完成所负责的工作,就不要在别的方面对他们过分苛刻。对于员工的过错,应尽量从宽处理,做到“无求备于一人”,要“赦小过”。

  以“和为贵”构建和谐团队。儒家主张“礼之用,和为贵”。在企业管理中,领导者应该推行“和为贵”的竞争标准,企业员工之间通过彼此理解和沟通,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,同心协力,完成组织目标。同时企业与外部环境之间应该相互协调和平衡。

 用道家思想提升领导艺术

  老子的《道德经》是一部伟大的领导学著作,他站在自然之道的高度,推演出“人道”,最终以“君道”为降落点。老子时代的君道和现代的领导艺术相似。“道”就是事物运行的规律,“德”就是掌握了事物的规律,“道德”就是指认识事物的规律,并遵循事物的规律。

  “道法自然”的发展之路。老子在《道德经》中指出: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”。领导者最大的“道”就是顺应自然,遵循规律办事,就可以“没身不殆”,一切顺利,没有危险。

  “无为而治”的领导机制。无为是提倡领导者顺应自然,就能取得圆满的管理效果。领导者应以情境、持重的态度处事,克服轻率、浮躁的弊病。不看准时机,则不采取行动。一旦看准了,就坚定不移地采取行动,不轻易变更。

  “上善若水”的“柔性化”管理。老子认为“上善若水”,水性自然。最佳的领导理念是“上善若水,水利万物而不争。”水式“柔性化”管理重视管理企业的灵活性,制度的非刚性化,方法的情感化,人际关系的和谐化。

  用兵家文化提升战略意识

  兵家讲究谋略,知己知彼,因敌而动,达到“不战而屈人之兵”的效果。兵家思想对企业战略管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。

  用“五事”、“七计”培养战略思维。所谓的“五事”,是指“一曰道,二曰天,三曰地,四曰将,五曰法”。对企业而言,就是企业面临的政治环境、天时、地利、管理人员和规章制度。所谓“七计”,是指“主孰有道、将孰有能、天地孰得、法令孰行、士卒孰练、赏罚孰明”。对企业管理而言,是指领导者是否遵循规律,管理层是否有能力,是否占得天时地利,规章制度能否严格执行,员工是否有素养,赏罚是否分明。领导者应该用“五事”进行分析研究,用“七计”对比分析,在此基础上确定企业战略目标,做出战略决策,制定战略计划。

 

  “知己知彼”制定适应“互联网+”的信息战略观。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,信息战略决定了企业战略的成败。只有知己知彼,才能百战不殆。知己知彼,突出一个“知”字。《孙子兵法》中认为获取信息有三种方式:其一是“相敌”,即直接观察法;其二是“动敌”,即引导观察法;其三是“用间”,即隐蔽观察法。通过因间、内间、反间、死间、生间五种用“间”方式,去搜集对手的情报信息,掌握对手的内部机密。

  “择人而任势”的用人观。孙子说:“故善战者,求之于势,不责于人,故能择人而任势。”“择人”就是量才用人;“任势”就是造势和利用形势。所谓“择人而任势”,就是要求领导者要根据形势选用人才,以取得竞争优势。

  在“择人”方面,领导者要重视人才竞争。选择合适的管理人员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,合适的管理人员标准是什么?孙子给出的标准是:“将者,智、信、仁、勇、严也。”

  在“任势”方面,领导者要激发管理人员士气。孙子说:“任势者,其战人也,如转木石,安则静,危则动,方则止,圆则行。故善战人之势,如转圆石于千仞之山者,势也。”优秀的领导者,要想办法激发团队的热情,使之蕴含一种强大的冲击力,就像高山上向下滚动的圆石一样不可阻挡,让管理人员充满危机感,全身心投入企业的战略目标实践中。

 

  用法家文化提升变革创新精神

  法家的管理思想注重创新和变革。商鞅就是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,其所说的“治世不一道,便国不法古”是法家思想的核心,代表了一种变革和创新精神。

  领导者要具有“不法古”的管理思想。为此,领导者要做到:其一,有改革的决心和必胜的信念;其二,变革什么就奖励什么,从上到下建立信心。同时做到“法严制”,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“言必有信,法必得行”,从而达到企业变革的目标。

 

   用墨家思想提升执行能力

  墨家思想提倡执行力。墨子本人知识水平很高,又有很强的实践技能。“墨守成规”就是形容墨家在执行上不打折扣完成任务的特点。

  用“兼相爱”、“交相利”构建组织的执行体系。 “兼相爱”就是没有区别的“爱”。在企业工作执行中,领导者要一视同仁,培养员工的担当精神,不要只顾着自己岗位和部门的利益。当其他岗位和部门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积极帮助,而不是袖手旁观。“交相利”就是与人分享。领导者要培养员工之间相互分享、相互学习的习惯,推动员工与员工间、部门与部门间的互相帮助、互相理解,让企业内部充满正能量,减少内耗。

  用“勤勉”、“节约”、“行善”的执行理念,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。

 

  树立“尚同”、“尚贤”、”非攻”的价值观,培养员工正确的竞争意识。“尚同”就是上下一致,共同完成企业目标。“尚贤”就是任用合适的人,“非攻”不是不去竞争,而是选择正确的竞争方式,一是要自我超越,二是在团队竞争中淡化个人。

 用佛家思想训炼中道管理思惟

  这里借用山东博山正觉寺方丈释仁炟长老的一句法语来说明:儒家讲中庸,佛家讲中道:不偏不倚谓之中,契机契理谓之道。如教如律谓之正,合情合理谓之明。这四句话是管理的秘诀,管理的秘籍。你的企业若想管理好,要在这四句话上做文章,认真地思惟。

  管理者需要的素质是政治上可靠、业务上过硬、品德上服众。作为领导者还要有这样的素质:学者的气质、绅士的风度、统帅的韬略、将军的气魄、过河小卒的拼命精神,综合而成的卓越才干和超凡的驾驭能力,散发出统领大众的领导风采、人格魅力。

  自我管理,即是自心的管理。管好自心,是管理他人、管理企业乃至治理国家的前提和基础。自己都管不好,何以管人?自家都治不好,何以治国?但是,平常有句话叫:江山易改,本性难移。无始劫以来人们在六道中轮回,养成了许许多多的坏毛病、恶习气。说着容易行着难。要想具备管理者的素质乃至领袖风采,就需要修正改正自己不正确乃至错误的思想、言论、行为、毛病、习气。

  如何管理自心?

  皈依佛法僧三宝。三皈依是佛弟子入门修行直至成佛的修行方法。大家仔细体悟,三皈依中还蕴含着管理自我和管理他人的高妙的方法,这些方法都可运用在人世间的各项管理中。

  运用《金刚经》的智慧。历史上的许多帝王都非常喜欢《金刚经》,如南北朝前秦皇帝符坚、梁武帝萧衍、唐太宗李世民、女皇武则天、明成祖朱棣、清朝顺治、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等。为什么?因为《金刚经》有修心、降心之道。运用《金刚经》的智慧,能够教导自己如何管理自心,如何管理众人之心。

  常念观世音菩萨。观世音菩萨最受欢迎了。无论在哪里,提到观世音菩萨,大家都服,心服口服。为什么?观世音菩萨不为自己求安乐,但愿众生得离苦。慈悲济世,千手千眼, 叫 “千处祈求千处应, 苦海常作度人舟”。

  谁有困难找观世音菩萨,他都会帮忙,所以我们中国有句话叫“家家弥陀,户户观音”。常念观世音菩萨,就会得到观世音菩萨的加持和佑护,也会逐步开启智慧,对于祛除烦恼、降服自心有着不可思议的妙用。

  作为领导者,如果通过修行佛法来管理自心,不断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人格,不仅自己心安、身安,得大自在, 而且其散发出来的个人魅力和领导风采,会辐射到整个企业管理中,洋溢着智慧、轻松与自如。

  当前,企业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、结构调整、竞争激烈的时代。作为企业领导者,要把西方的先进管理技术同中国古代优秀的管理思想相结合,找到一条适合中国文化情境下的领导模式,对企业“古为今用、洋为中用”,才能使得企业基业长青,走可续发展道路,从而达到“修身、齐家、治国、平天下”的目的。

  素材来源

  作者

  唐立波:烟台南山学院商学院副院长,教授

  山东博山正觉寺方丈释仁炟长老


《免责声明:本站部分内容来源互联网,旨在分享,如有关于作品内容、版权或其它问题请及时联系!》
专业咨询顾问为您提供1对1专属服务
立即咨询